吃的食物不同、因每個人的體質也許在身體反映上會有些變化、可選擇的餐廳變少不是困擾、是對行者的一種能否堅持的考驗。

人生的煩惱不一定什麼時候發生、因緣具足自然會產生、即使不吃素一樣會有煩惱。人很難一生無事順境、障礙總是隨緣現前克服就好。

本文來自: https://tw.answers.yahoo.com/question/index?qid=20160521230444AAY2Rcd


文章標籤

williae8857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「自淨其意」出自七佛通戒偈:「諸惡莫作,眾善奉行;自淨其意,是諸佛教。」這是過去七佛對佛弟子的共通教誡,也可以說是佛法修行的總綱,意思是說:透過持守戒律,廣修善法,淨化心念,而使身口意三業清淨。

  其中「自淨其意」是佛法修行的核心,然而要達到心念的清淨並不是一蹴可幾,所以佛陀為我們開演了次第法門,首先便是「諸惡莫作」嚴守戒律,從身口二業來規範自己,比如持守「五戒」:不殺生、不偷盜、不邪淫、不妄語、不飲酒。身業清淨,心當中惡念慢慢減少,善念就比較容易增長,如此便能廣行利益眾生之事,如不傷生害命,長養慈悲;而不妄取財物,就能廉潔好施。所以能夠做到「諸惡莫作」,自然就能「眾善奉行」,這便是我們修行提升的一個方向。

  然而在「諸惡莫作,諸善奉行」的實踐中,心中難免有種種邪惡心念需要調伏,此時就必須在「自我觀照」及「反省檢討」處下工夫,去除貪心、瞋心、痴心、慢心等煩惱,這也正是「自淨其意」最重要的內涵。此時,一方面要多聽聞佛法,增長智慧,一方面也要藉由加行的工夫,如念佛、持咒、禪修,以加強定力,幫助自己調伏自心。所以「諸惡莫作,眾善奉行,自淨其意」雖是各別的,其實也是相通的,身口二業清淨了,意業也就跟著清淨,而意業的清淨,也需落實在身口二業上。

  其實所有佛法中的百千法門,無非不為「自淨其意」而施設,修行不是向外求,而是從「諸惡莫作」的自律中,使行為舉止端正、清白,在「眾善奉行」的實踐中使心意柔軟良善,在「自淨其意」的反省內觀下,歇下妄心,不斷地淨化、昇華,找回人人本具清明的自性。

文章標籤

williae8857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禪定與冥想...是兩種完全不同的領域...

冥想是一種[專注的深沉思維或觀想]..

禪定是遠離思維的心一境性...

走不同的道路..就會有不同的風光...不能混在一起!!

以上 供參考!
文章標籤

williae8857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